一個好的廚房,除了用料要好外,最重要的就是設計了。為什么有的人光是做頓飯就繞著整個廚房跑,飯沒做好,倒是落個腰酸背痛?問題可能就出在廚房設計上了。

吊柜太高夠不著;操作臺面太矮切菜弓腰好難受;廚具、餐具擺放雜亂,零零碎碎,讓人手忙腳亂……小編為大家整理了6個廚房中超貼心的設計,讓大家輕松Get便捷廚房
01
操作臺面多高合適?
這個問題沒有固定的答案,因為使用者的身高不同,廚房操作臺面的最佳高度也不同,這就需要櫥柜設計師根據使用者的高度做適當的調整。
簡單來說,使用者握鍋柄最舒適的高度應該是決定臺面高度的重要標準,通常臺面的高度為80-90厘米,比較合理的計算方式是:主廚的身高÷2+(5cm~10cm)。

具體的確定方法是:操作者前臂平抬,從手肘下返10-15厘米的高度為臺面的最佳高度;當然,考慮到中西烹飪方式的不同,做中餐使用的鐵鍋和做西餐使用的平底鍋,操作臺的高度要求有10厘米的差異。

Tips:
其實,炒菜區臺面和洗菜區臺面的舒適高度是不一樣的哦,在一些高端櫥柜廠家的設計方案中,高低臺面已成為一種流行趨勢。
02
吊柜如何設計合適?
吊柜太矮或者尺寸不對容易碰頭,太高又夠不著,年輕人可以踮起腳尖講究下,可家有老人呢?一不小心就容易扭到腰。

吊柜到底怎么設計合適呢?通常,吊柜高度主要由三個因素決定,地柜的高度、地柜進深和主人的身高。如果碰頭了,除了增加吊柜的高度外,還可以降低吊柜的進深,或者增加地柜的進深。

當然,一頭撞到打開的吊柜門上也是很多人容易碰到的問題,傳統吊柜多采用平拉式,打開柜門既占空間,又影響正常的操作,不妨換成上掀式吊柜,這樣就不用擔心碰頭。

經過櫥柜設計師反復試驗,地柜的最佳高度是900mm,吊柜的最佳進深一般在300-350mm,離洗手盆臺面的高度為700mm。
根據大家實際的烹飪操作來看,小編建議料理臺下方,寬度最好能內縮30mm-60mm,做飯時長時間站立,容易疲勞,這樣的內縮距離可以讓雙腳有較大的活動空間,減輕疲勞。
Tips:
當前市面上超火的自動升降柜受到了很多家庭的喜歡,特別是家里有老人的家庭,這是一個很棒的設計。
03
帶開關的插座
廚房水漬多又潮濕,而廚房插座數量多,插拔頻繁,很容易引發用電安全事故,櫥柜設計師建議插座位置要距離水槽邊緣80㎝,以防在用水的時候水花四濺,有水入插座里面,發生危險。

還有沒有更省心的設計呢?裝帶開關的插座就OK了。所謂帶開關的插座,就是在一個插座面板上集成了一個開關模塊,通過開關可以控制插座上的用電器。

比如說,電飯煲通過插座連上電源,每次使用時,只需打開開關即可,不用時也用不著將插頭拔下來,插座不用拔來拔去,開關電器都非常輕松方便。
這種設計對插座其實也是一種保護,因為很多插座的損壞就是因為頻繁的拔插,導至彈片夾頭松動,影響導電效果,甚至夾頭松頭以至無法使用而報廢。
04
360度旋轉水龍頭
一般的水龍頭水嘴部分與水嘴座是固定的,平時若是用體積比較大的盆或桶接水,而水槽又很小時,會非常的不方便;而且當多人都在廚房忙碌時,固定的出水方向很影響大家的使用。

不妨試試360度可旋轉水龍頭,噴口可以輕松到達任何角度你需要沖刷或者用水的地方,妥善解決了上面的難題。

當然,當前市面上也有很多將360度可旋轉和抽拉式兩種功能結合的設計,更為人性化,不過小編要提醒的是,抽拉管比較容易損壞,所以選購時一定要謹慎。
05
抽屜式立柜

大容量的立柜由門式換成抽屜式以后,直接拉出的抽屜可以使物品全部展現在視野之內,一目了然,做飯的人不必像使用門式立柜那樣經常要進行下蹲運動,從光線不足的大柜子里摸索尋找物品了。
06
廚房收納

很多經常進出廚房的主婦們都有一個疑問:平日里沒少做清潔,飯后也會清理櫥柜臺面,可不管怎么收拾,臺面看上去還是很亂,鍋碗瓢盆到處都是……
遇到這種情況,可能是你家的廚房收納沒做好喲!盤碗、鍋具及刀具如何收納更科學呢?

大大小小的碗盤疊放得太高很容易倒,分開放又占位置,可以試試鏤空收納架或者中島儲存柜,方便收取也不易滋生細菌。

當然也可以使用上面提到的抽拉式立柜,將碗、盤子、和其他工具按照大小、用途嚴格分類置放,小櫥柜既干凈,又整潔,而且用的工具方便尋找。

而對于刀具、鍋鏟、筷子等外形尖銳的小件兒,可以用墻上置物架,收拿都很方便。
看了上面這些超貼心的設計,終于明白了為什么自己做頓飯出一身汗,而鄰居家卻能輕松搞定一大家人的飯了。合理的廚房設計會讓烹飪變得更加便捷和愉快,你家的廚房有哪些貼心的秘密設計呢?歡迎在下方留言喲